2020 - 12 - 19
我們身邊總有一些令人羨慕的朋友,恃著自己「食極都唔肥」的天賦,每次在大家計算著食物卡路里的時候,他們就大魚大肉,一點顧忌都沒有。不過這些朋友要小心了,雖然肥胖放過了你,但脂肪肝卻未必會放過你。
香港中文大學早前的研究指出,每5名非肥胖人士就有一人被驗出非酒精性脂肪肝。此外,脂肪肝近年來還有年輕化的趨勢,以往患者一般以40至50歲最為常見,然而現在二三十歲患上脂肪肝的患者也不是少數。
脂肪肝除了不會「歧視」任何人外,還喜歡靜悄悄的來。它很少會影響患者日常生活,甚至大部分患者並沒有任何症狀,只有少數人感到上腹脹痛、食慾不振、疲倦、或膚色偏黃、嘔吐等輕微症狀。多數患者都是因為在常規檢查發現肝酵素過高,再做超聲波檢查後才能確診。
脂肪肝的種類大致可以分為酒精性脂肪肝和非酒精性脂肪肝兩種,前者是因為長期過量攝取酒精,令到脂肪酸積聚在肝臟,從而引致慢性肝炎等問題。後者則與都市人的生活習慣有莫大關係,在工作壓力的「威迫」和美食的「利誘」之下,過量進食變成了許多香港人的生活常態,而且每每大多「有入無出」,例如吃飽後躺在沙發上沉醉於Netfilx的世界,一點運動的意慾也沒有。長久下去,脂肪肝的問題就會日漸浮現。
此外,在香港人的飲食習慣中,有幾種食物是脂肪肝的主要元凶,而首當其衝的是有汽飲品。汽水含有大量果糖,除了化為熱量被消耗之外,多餘的果糖會被肝臟轉化成脂肪,形成脂肪肝的風險。而汽水的最佳拍檔油炸食物也不遑多讓,像炸薯條和炸雞都含大量脂肪和氧化物質,熱量很高,經常進食不僅容易導致肥胖,還加重了肝臟的負擔,誘發脂肪肝。
近年女士們對珍珠奶茶趨之若鶩,顆顆圓潤彈牙的珍珠其實含有大量澱粉質,而冲泡奶茶的奶精也含有反式脂肪,所以珍珠奶茶雖然是我們生活中的「小確幸」,但對肝臟來說卻是「大不幸」。當我們飲用高糖份的手搖飲品後,肝臟會將多餘的糖份轉化成糖原,如果糖原過多,肝臟就會進一步將糖原轉化成脂肪,這不但增加積聚於肝臟周圍的脂肪,也增加患上肝癌的風險。
最後,還有隱藏殺手穀物早餐,可能你昨晚吃完放題,今天早上想「清清地」吃個牛奶玉米片清清腸胃,但是市面上不少穀物早餐,尤其甜度特別高那些,卻含有不少糖份。每天吃上一頓以為身體會日益健康,但殊不知你的肝臟已經暗裡叫苦。
脂肪肝是身體已經進入亞健康狀態的警號,如果不馬上處理,很快就會演變成肝炎、肝硬化和肝癌等一系列嚴重疾病。要改善脂肪肝的問題很簡單,與減肥的要訣一樣,都是「邁開腿,管住嘴」,飲食習慣與規律的運動同樣重要,還建議大家在日常生活當中保持警惕:
最後,提醒大家每年還要定期做常規的身體檢查,如若不幸發現脂肪肝,就要盡早求醫了。
(本文於2020年12月刊於《經濟一周》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