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5 - 09 - 04
近日於杭州舉行的亞運圓滿閉幕,但大眾對各類熱門運動熱潮不減,加上香港10月開始秋高氣爽,正式踏入行山旺季,大家化身「行山友」密密「打卡」。在欠缺周詳計劃的情況下挑戰高難度山嶺,繼而發生意外的報道時有出現;行山時只要稍一不慎,輕則跌倒扭傷,重則發生墮坡事故,更有機會導致傷亡。
於新冠疫情期間,與郊遊相關的意外亦明顯增加。從消防處向立法會提供的文件顯示,過去3年間,接獲於郊野公園範圍內有關攀山拯救事故的數目近倍數上升,由2020年的328宗,增加至2022年的600宗。單計2022年,受傷人數倍增至逾300人,並錄得12宗死亡個案。
面對突如其來的意外,在身體受到傷害之餘,還可能帶來難以估計的財政負擔。筆者相信大部分市民在進行戶外活動前,也會衡量自身狀況,並做足準備,如果想再添一份安心,部分人會考慮購置人身意外保障計劃,即使遇到意外,也可以讓自己及家人從容面對突如其來的醫療開支。
相信不少讀者都知道可以投保意外保險,但未必知道市場上有些計劃是特別為熱衷戶外運動人士而設。這些計劃不但可保障日常生活中的意外,亦保障在進行受保運動時發生意外帶來的傷亡,例如行山、踩單車、打網球、打羽毛球之類的熱門運動,甚至因馬拉松、攀石和水肺潛水等活動受傷,均可獲得全面的「意外醫療費用」保障(包括門診、住院、脊醫、物理治療費用,甚至包括在香港的中醫、跌打及針灸費用);嚴重意外則可透過「意外死亡及永久傷殘」項目獲得保障。
如果與家人一起進行戶外活動,筆者建議可以審視現有保障計劃是否包括家庭成員,以確保全家在活動中都能得到適切保障。目前市場有部分計劃可保障高齡人士,如需與長者一同遊山玩水,就要細心留意受保年齡限制。
香港擁有得天獨厚的大自然環境與地理優勢,進行戶外運動時不但可以讓人忘卻都市生活的繁囂,更有益身心,只要時刻保持安全意識,準備好足夠保障,就可盡情享受每一次戶外活動及郊遊探險的機會。
(本文於2023年10月刊於《ET Net》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