回想2003年「沙士」襲港時,本港經濟、民生及社區都受影響,相信不少讀者都印象深刻。由社聯策動的「商界展關懷」計劃正在此風雨飄搖時成立,旨在推動「企業社會責任」,透過商社合作,支援困境下的弱勢社群,並促進社會的可持續發展。
不經不覺,今年計劃已踏入第22個年頭。縱然近年新冠疫情反覆,但無減企業的善心,透過靈活迅速應變,2022/23年度義工活動時數合共逾17萬小時,企業捐款亦維持約4億多港元,獲嘉許的企業及機構更創新高,達4,408家,包括筆者任職的公司 。
應掌握時事脈搏
過去3年,於新冠疫情下,不少實體活動包括義工活動都受影響。但與此同時,在這個艱難時期,弱勢社群其實更需要支援。企業如果可以向前走多一步,掌握時事脈搏靈活變通,推出創新的項目,便可為有需要人士提供及時雨。
以筆者公司為例,團隊一直都有聯同非牟利機構舉辦不同的社區外展活動,例如在節日期間,與多個地區的長者和基層家庭歡度佳節。而於新冠疫情肆虐期間,義工隊在充足的防疫裝備下,探訪有需要的家庭及居住於偏遠地區的長者,派送防疫物資、食米及日用品 ,為他們提供及時支援。此外,可能大家都有印象,於疫情嚴峻時,紅十字會血庫存量一度告急,並作出緊急捐血呼籲。公司當時便號召同事前往捐血及於辦公室加設緊急捐血站,冀能於非常時期幫助到有需要的人,共抗疫情 。
以上例子正好說明,隨著「企業社會責任」持續發展及演進,現時商界不只著重義務工作時數及捐助金額,更著重服務對象,以及能對社會帶來甚麼正面影響。除了上述體現社區關懷的項目外,我們的團隊亦不忘繼續拓展其餘三個服務重點,包括優化理財教育、推動健康生活,及協助各界建立社會資本。
適逢昨天是國際慈善日,正正提醒我們要與人平等分享,並透過志願工作幫助他人。我們會繼續貫徹「用心聆聽,實現您心」的企業文化,務求透過各式各樣的社區參與為各階層提供適切支援,以保障社會每個生命,成就每個未來。
(本文於2023年9月刊於《星島日報》)